“移动床生物膜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项目通过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
时间:[2019-09-03] 来源: 点击次数:240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移动床生物膜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于2019年8月13日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
简要技术介绍:
移动床生物膜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通过向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区投加悬浮载体,以及对生化池进行池型改造和池容分配,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形成了活性污泥系统嵌合移动床生物膜(MBBR)技术工艺,从而将原有活性污泥工艺转变为泥膜复合系统。该技术改善了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利用悬浮载体生物膜分层分布的特点,实现了好氧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原位强化,提高了总氮去除效果和原水碳源利用率,出水标准可达一级A或更高的地表IV类水质标准。
该技术基于水力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通过在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总氮去除,缩减好氧区用于后续缺氧反硝化区,以保障总氮去除效果。
该技术研究了好氧悬浮载体区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发了好氧填料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控制方式,并最终形成了针对低水质浓度、低碳氮比污水、短停留时间工程条件下,生化系统原位强化脱氮的水处理工艺。
该技术通过池型改造和池容分配,使得反硝化菌充分利用原水碳源。生化池在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出水TN稳定达标排放,降低了碳源投加费用。
该技术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可根据实际进水量合理调节运行生物池的数量和功能,保障水厂安全连续运行。技术通过与现有除磷脱氮技术结合,以及水力学优化设计,形成了适合不同类型城镇污水水质特点和实际需求的系列工艺和系统解决方案,实际工程应用规模达到800万m3/d。
专家评议:
该技术通过向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区投加悬浮载体,将原有活性污泥工艺转变为泥膜复合系统,改善了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利用悬浮载体生物膜分层分布的特点,实现了好氧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提高了总氮去除效果和原水碳源利用率。
该技术通过与现有除磷脱氮技术结合,以及水力学优化设计,形成了适合不同类型城镇污水水质特点和实际需求的系列工艺和系统解决方案,实际工程应用规模达到800万m3/d。
在国内不同地域的工程应用表明,该技术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要求,用户反映良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厦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广厦网联系。)